MBA教育网:那些年我MBA调剂和复试经历

又到三月,又到了考研的朋友们复试和面试的忙碌节奏了。

回想起笔者当年为了一纸MBA学历证书,三月里的奔波,脑海中不禁产生几多感慨,几多随想,于是便写下来,算是对那段成长历程的记录吧!

有许多朋友,和我说,读MBA,花钱就可以上了,何必费劲考呢?

其实,MBA,有很多种,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海归,都写有在某国读EMBA的简历,其实EMBA国内也有,学费大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等,适合企业中的中高层,上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认识一帮“成功人士”,积累人脉,同时也给自己充电。EMBA,不需要太复杂的考试,只需要银子就是,当然有些学校会进行资格审查。

而MBA呢,就需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联考了,在职的参加每年10月的联考(毕业后只有学位证),非在职的参加每年1月份的联考(毕业后有学历证和学位证),如果你上着班,也可以参加1月份的联考,但开学后需要合理处理好自己的学业、工作和生活。

还有一种叫SMBA,就是不需要考试,可以去读,毕业后,给你一个学校的结业证之类的,证明你研修过MBA的课程,如果你上学期间,通过了10月的联考,给你学位证,通过了1月的联考,给你学历证和学位证。这其实是部分高校的一种创收之举,多和一些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或大企业合作的。

决定参加每年一月份的MBA联考,是2008年的春天,那段心路历程,笔者以后再详述,本文主要谈谈2009年春天复试、面试和调剂过程中的一些片段。

2009年的3月,当考研分数公布,大家就开始猜测各所院校的录取分数线,并随时通过各种渠道打探着各种消息。当录取分数线公布后,我当时的心情是悲喜交加:悲的是,我考的分数不够我报的第一志愿,差三分;喜的是,我的总分和单科都达到了国家东部线,意味着还有调剂的机会。

当时考研分数线,根据区域的不同,分东部、中部和西部,笔者所在的省,属于中部区域。东部的分数线最高,像北京、上海等名校,都在东部。笔者当时不愿意读山西院校的MBA,一心谋着就读一所北京高校的MBA,最理想的是北清人师这四大名校,但笔者当年的考研成绩注定今生与它们无缘了……

于是,2009年3月,我不停地忙着调剂申请并准备复试。

其实,北京的高校,除了985类的,其他高校的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,有些院校的报考人数甚至不及招生人数的一半,过了分数线的就更是寥寥了,因此,这些院校只能在调剂生中选择了,而且,笔者当时的感觉是,只要你申请了调剂,那些非211的院校,面试只是个形式,一般都能通过。

笔者符合调剂条件的院校大约有7、8所,其中有几所是211,为了保险,笔者向这些院校都投递了申请,很快,这些院校陆续通知我去复试。

大约三月下旬,首先通知我复试的是所冠以“北京”开头的211院校,不过这所院校有个条件,就是我需要交纳几千元的一笔押金,如果没通过了面试,押金退回;如果通过了面试,押金抵学费;如果通过了面试但本人放弃,则押金不退还。我边犹豫间边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,当时北京到太原的高铁还没通车,那晚,我在卧铺车厢,伴随着列车的行进声,彻夜未眠。

次日,我刚到北京,接到了“首都XX大学”的复试通知,这是所财经类院校,笔者之前读过该校几位教授写的书,可巧,和之前通知我面试的那所院校的面试时间冲突了。不过,这所院校不收取任何押金。

虽然“首都XX大学”不是211,但显然比那所属于211范畴的“北京XX大学”更自信。的确,就MBA这个专业而言,其实财经类大学的资源更丰富一些。于是,笔者前往“首都XX大学”去面试了,可巧,一北京的亲戚家就在那所大学的旁边,当天面试完,我就留宿在亲戚家等结果。

“首都XX大学”的面试,笔者当时自我感觉还比较良好,之前我也精心准备了简历,面试中,教授们的提问我也对答如流,小组面试我和其他几位面试者的配合也还不错。

很快,又有两所院校同时通知我去面试,其中一所是父亲当年就读过的院校。以当年父亲高考的成绩,去北大或清华是没问题的,不过父亲报的是天津的一所名校。然而,由于当年家庭成分的原因,父亲只能选择那所三流的院校,当时是所“商学院”,现在也升格为“大学”了。然而,我那天参加的却是另外一所高校的复试,因为那是一所211院校,且不交押金保证金,另外,父亲当年毕业的那所高校,我估计后面还有面试机会。

我的第二次MBA面试,不太理想,主要是英文水平太差,在纯英语的面试对话,我除了背诵了一遍事先准备好的一份英文简历外,其他都只能边流着汗边以“I am sorry…I don’t know…”应对。

有一所冠以“中国”开头的985高校,我也有复试机会,但我最终放弃了,之前听到过其上一届的MBA同学在网上的吐槽,言说种种的不好。其实我起初也还是犹豫了几天的,但因为“首都XX大学”已经通知我通过了复试,我也就没再去大费周章。

一般MBA面试,需要准备一个“个人自述”,有些学校,是要求3分钟,有些是1分钟,按照每个人语速的不同,个人自述的字数也不同,不过,一般准备个1分钟发言,300字足够。内容不外乎自己的简历,为什么要报考这所院校,你未来的人生规划或职业目标是什么,等等。

另外,面试中的礼仪也很重要,面试因为形式完全不同于笔试,要与导师面对面,这就要求考生要内外兼修,不仅专业知识扎实,还要会说话,会沟通,还要有外表。当然这里说的外表不是要大家把自己打扮得多帅或多漂亮,而是在导师眼里,你要符合一个研究生的样子。

对于男生而言,西服要有,领带要有;对于女生而言,不能打扮得**,也不要太可爱太萌。外表上,只要给人的感觉是整洁、简单、舒服就好。可以着套装,颜色方面不要大红大紫这样的艳丽的颜色,会刺激到导师,尽量穿深色的冷色系的衣服,也不要穿成全身白色,给人感觉太冷。可以化淡妆,头发最好不要染色,不留长指甲,不做彩色指甲。不要喷味道过重的香水。

2009年4月初,正当我准备在网上确认选择“首都XX大学”作为调剂院校时,那所我面试不太理想的211院校也通知我通过了复试,让我尽快上网确认。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,理由是:1.这所院校授课集中,像我这样边上班边上学者,两年即可拿到学历证和学位证;2.这所院校是211;3.这所院校的面积比“首都XX大学”在市内那个校区大多了,而且很安静。

2009年4月19日,进行入学前的体检,然后领取调剂调档函。次日,我在我当初报考的那所第一志愿院校完成了调剂的最后一步工作。当年9月2日,我正式成为了一名MBA研究生,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京晋奔波,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MBA教育网 » MBA教育网:那些年我MBA调剂和复试经历

分享到:更多 ()